【联·苑】试论谜联的起源、传承与发展

谜联既是灯谜也是对联,谜联可以看成是一则以对联为谜面的灯谜,也可以看成是一副藏着谜底的对联。以对联为谜面,增加了灯谜的文学性;对联融入谜意,显得更加兴味盎然。谜联的创作方法,可分为象形、别解、会意、借喻、拆字、离合等类型。最初产生的谜联作品,多以会意和借喻为主,或托物言志,或借景抒情,后来,随着灯谜与对联相互交融日益增多,灯谜的各种创作手法就逐渐运用到谜联中来。 象形:即是把谜底所要表述的事物,用象形的手法,通过对联谜面文字上的形象化描述,运用生动的比喻让人去揣摹,从而得出谜底。如:“白蛇渡江,头顶一轮红日;乌龙卧壁,身披万点金星。”上下联各射一物,分别为“油灯”和“杆秤”。作者将静态变成了动态,构思巧妙,比喻恰当,字字珠玑,令人拍案。 别解:即利用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,通过“不作本意商”,“回互其辞”而“使昏迷也”的灯谜手法,以文字本义以外的另一种释义来扣合谜底。如:“劈破石榴,红门中许多酸子;咬开银杏,白衣里一个大仁。”据说这副对联,是从前一个白衣出身的御史,受到前来迎接他的秀才举人们的轻视,便作了上面这副对联来教训他们。这是一副谐音联,“红门”谐“黉门”,“大仁”谐“大人”,再加上“酸子”与“白衣”一语双关,通过“别解”的灯谜手法产生讽喻的效果。 会意:是从联语的文义上,直接领悟出所隐射的谜底。如:“严父肩挑日月;慈母手转乾坤。”这是明代学者解缙小时候的故事。据说有位大官问小解缙父母在家干什么?小解缙答了上面的对联。其实,解缙家是开豆腐店的,父亲白天黑夜挑水,水桶里映着日光月影,故说“肩挑日月”。母亲天天在家推磨磨豆腐,故说“手转乾坤”。 借喻:即把要表达的谜底隐藏起来,在对联面句中采用借喻的修辞手法,让读者自己去会意。如:“三鸟害人鸦鸽鸨;一群祸国鹿獐螬。”这是“五四”运动中出现的一副战斗性对联,联中“鹿、獐、螬”,即以谐音借喻“陆宗舆、章宗祥、曹汝霖”三个卖国贼,使人读了有痛快淋漓的感觉。 拆字:巧妙地把联底要说的事物,通过字形笔划的拆合来隐射谜底。如:“妙人儿倪家少女;搞长弓张府高才。”联底本为“倪”“张”二人,拆字巧妙轻松,颇有雅俗共赏之趣。 离合:不考虑联文的含义,只把联中的字划通过增损离合来悟知谜底。如:“日落香残,去掉凡心一点;炉寒火尽,且把意马站边。”这是某地庵里的一副趣联,影射“秃驴”二字。 在谜联中,有一些谜面采用了古诗中的原句,更为难得。如:“山从人面起;云傍马头生。”联面为唐代李白《送友人入蜀》中的句子,以成句成联为面,用离合手法猜射出传说人物“许仙”,浑然天成,实属可遇不可求之作。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,谜联表情达意有二种类型,一是把所要影射的事物或对象隐藏在谜面中,没有明确指出要猜射的是什么,而是采用借喻的方式,让读者自己去会意其中的奥妙之处;二是整则谜联本身就是一则规范的灯谜作品,具有谜面、谜目和谜底三要素,这种形式,是当今谜联发展的主要方向。 有人认为谜联属于机巧联的一种,其实不然。谜联具有机巧联的某些特点,但其内涵与外延是机巧联无法完全包容的,所以谜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。

谜联在网络的传承与发展

古代的谜联多以托物言志、针砭时弊、讽喻寓意为主,从灯谜的手法上来讲,主要是会意,有时兼杂简单的离合,在联律上较放宽。现代的谜联则融入灯谜创作的各种手法,以合联律和通谜理为基本要求。如九七香港回归前夕,有人曾以“九”、“七”二字设底,撰写了一副谜联:“归心欲伴飞鸿去;笔底勾出新月来。”此谜联以象形、方位兼离合之谜法入谜。联面平仄和谐,情景交融,对仗较为工整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,为各种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宽阔的网络平台,在这样一种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,当代人把谜联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形式,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赋予了全新的东西,不仅追求灯谜的趣味性、睿智性,而且注重对联的意境美、音韵美,谜联的创作逐渐趋向成熟规范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谜、联一体。当今网络,对联网站和灯谜网站众多,为谜联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充要条件,开拓了广阔的前景。诸多文化网站在不同深度上对谜与联的结合作了尝试,其中,最成功和最具规模的首推中华国粹网。 2006年7月,中华国粹网谜联合璧版在“对联与灯谜并秀”的环境中应运而生,应该说是国粹网管理高层的远见卓识使然。 国粹网谜联合璧版开设之后,发展非常迅速,诸多怡谜悦联的师友为之付出了智慧和心血。其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创办期,谜联版的开办是基于当时国粹网主办的网络十九擂联赛,当时有一道谜联方面的附加题,出句:“浪平湖面秀”射浙江地名二“宁波、丽水”。评出了20个优秀对句,例如:“波暖日光柔”射四川地名二“温江、绵阳”,“村静渡头闲”射山西、山东地名各一“乡宁、宁津”,等等。借十九擂的契机,为更好地推广谜联文化,国粹网创办了谜联版。创版之时,由好人、露骨男人、小李探花等出任版主,其间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。如风过无痕出句:“帘底纤纤月”射字“币”,好人对句:“枝头缕缕风”射字“杉”,墨迟对句:“湖中点点星”射字“沽”,句工意美,扣合稳当。如小李探花出句:“五湖四海多春意”射字“染”,露骨男人对句:“万紫千红惹燕声”射字“艳”,出句会意借代,对句义音双扣。如小李探花出句:“残花缺月泥流水”射字“尼”,露骨男人对句:“白尾黑头鸟对人”射字“僧”,连底也对上了,妙趣横生。如犁云作品:“月色穿帘书案冷;鸟声入耳杏花残。”射礼貌用语二“光临寒舍、鸣谢”,联句工巧,会意传神。如天歌作品:“才高八斗殷无比;艳冠群芳美绝伦。”射电脑品牌二“富士、精英”,清新雅切。如庄园作品:“铁衣披赤兔;明月照黄花。”用秋千格射网络术语二“马甲、菜鸟”,丝丝入扣。如守阙园主作品:“扁舟单桨拨横水;帆影双星寄野桥。”射字“蜜”,象形生动。如好人赠梁星之子刘俊逸谜联:“智逾千,德比万,才超此里;前卧虎,后藏龙,秀透其中。”隐射“俊逸”二字,联句典雅,殷殷寄望。这些谜联作品,在创作手法上和谜艺、联理的境界都已经超越了以前的谜联作品,让人们看到了新时期规范化谜联作品的雏型。 谜联合璧版的第二个阶段是崛起期,由梁星、墨趣书香、半山人、蓝色坐标、精精儿等出任版主。为活跃版面,聚集人气,促进互动,谜联合璧版推出了新举措,举行了多次命题创作活动,每期还邀请嘉宾进行精彩的点评。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大家充分发扬了探索创新的精神,不断拓宽了谜联创作的路子,积极拓广了谜联的题材,或写景,或抒情,或咏物,或言志,或说理,或论事,或刺虐,或逗趣……或兼而有之,几乎无所不能入谜联,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。可以说,谜联这一文学形式的艺术价值和内涵,已在国粹网得到了较好的提升。 2007年4月-6月,谜联合璧版举行了以“中国墨兰品种”、“华夏名山”、“啤酒品牌”为题材的第1-3期创作活动,佳作迭出。如梁星作品:“柳氏开腔居士惧;杨妃殒命帝王悲 。”射中国墨兰品种二“河东狮吼、绝世佳人”,以历史典故、故事入谜成联,如同信手拈来。如江南弦歌作品:“连绵瑞雪压峰顶;疏落寒枝开岭头。”射华夏名山二“长白山脉、梅花山”,联语精美,以会意扣合。如小李探花作品:“平平仄仄曲中见;是是非非人里观。”射华夏名山“桂山”,此联奇巧有趣,用平仄的符号扣横竖,匠心独具。如梁星作品:“难,难,难,难得当初,知孤月挂悬,春尤依恋;错,错,错,错留以后,看双星垂落,冬即降临。”射啤酒品牌二“龙桑、冰晶”,显得新颖别致,若说此作非佳品,莫莫莫!如半山人出句:“前头开异景,疏林雾里鸟长鸣。”射啤酒品牌“莱格”,梁星对句:“中部换新颜,高莽云端人共看。”射啤酒品牌“英士”,出对句联谜俱佳。7月,举办了以“武侠小说作者”为题材的第4期创作活动,充分显示了版主们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。这一期的活动被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武侠世界,揭开了国粹网谜联江湖时代的序幕,吸引了众多喜欢灯谜和对联的网友,他们在江湖恩怨与是非冲突中谈笑风生,妙语连珠,寓谜联猜制于刀光剑影之中,诙谐幽默,让人忍俊不禁,拍案叫绝。如黑色真实作品:“采菊东篱闲送目;挑灯西帐醉凝神。”射武侠小说作者二“张岳、张剑”,联面化用陶诗、辛词句,谜底呼之欲出。如快剑阿飞作品:“流水江清,故乡河畔桥如画;孤星影乱,新月天边景似钩。”射武侠小说作者“郎红浣”,“郎红”二字,何其惜墨如金;“浣”之一字,何其淋漓尽致。之后,谜联合璧版分别在第5、10、12期创作活动中完成了金庸、古龙和梁羽生三大武侠作家小说人物的谜联创作活动,作品琳琅满目。如小李探花作品:“雁阵斜,月光如注;珠帘卷,星影参差。”射《笑傲江湖》人物“仪清”,联句以景写意,谜法巧妙,化解了亥豕格和卷帘格。如天歌作品:“逆驾兰舟腾细浪;回迁塞雁返空山。”射《倚天屠龙记》人物“圆心”,联语雅致,谜法娴熟,词的活用,令人称道。如李文秀作品:“谪仙妙笔生花美;伯虎锦章焕彩明。”射金庸小说人物二“李文秀、唐文亮”,妙笔生花文秀丽,佳联闪亮句鲜活。如杜杀作品:“闲立空庭星错落;独依曲径月迷离。”射《绝代双骄》人物“李明生”,意境幽美,扣合贴切。如红莲花作品:“故乡初别,望残月照临,知难聚首,再难聚首;春景早逢,喜东风荡漾,宜且倾心,犹且倾心。”射《名剑风流》人物二“桑二郎、乙昆”,在如诗如画的联句之中,巧藏机锋,妙成佳谜。如中箭老虎作品:“水中双鲤跃;项上半丝扬。”射《大唐游侠传》人物“小红”,上联巧妙象形,下联离合取意。如张丹枫、云蕾“双剑合璧”之“江湖情侣”系列之十八:“正花容憔悴,叹流年似水,遥望轻舟已逝;恰菡草凋零,怜只影横山,更思春意残留。”射梁羽生小说人物二“华谷涵、柳清瑶”,联语流畅工整,字素组合天衣无缝。如姬晓风作品:“疏香散,村柳残,琴角低头,初听归雁至;明月清,江篱乱,轩前垂泪,三见碎花飞。”射《冰河洗剑录》人物三“符离渐、玉昆仑、和琳”,联面一气呵成,成谜手法奇巧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第5期的点评别出心裁,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创造了又一个武侠世界,与谜联江湖的气势相互映衬,在网络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多家网站转载了这一期的点评帖。国粹网灯谜区总版主天歌赞叹道:“有点有评,文采飞扬。似听书,犹看戏,回味无穷……” 2007年8月,开展了以“国粹管理团队人员”为题材的创作活动,精彩纷呈。如庄园作品:“天寒翠袖斜阳立;日暖蓝田轻霭升。”射国粹网管理团队人员“倚修竹、玉生烟”,联面化用古诗句,谜底承接自然。如江南弦歌作品:“画眉深锁,赏三分香貌;素魄清流,迎二月春风。”射国粹网管理团队成员“梁星”,联意优美,谜法纯正。如一叶轻舟作品:“巧借春风妆碧树;漫将银燕舞红绸。”射国粹网管理团队成员“裁剪”,此为诗钟体谜联,作者文笔清丽,工于裁剪素材。如墨趣书香作品:“燕剪柳丝形对对;舟行平水影重重。”射国粹网管理团队人员“开心人开心”,联面题文平白如话,流畅似水,但此中笔意设伏,妙出玄机。如李红袖作品:“三根曲尺齐平放;一把剪刀乱拆开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人员“wdwwq”,该底纯为英文字母,在谜人眼中亦见活泼生机。 2009年10月,为隆重庆祝建军82周年暨建国60周年,开展了以“中华四百将”为题材的第13期创作活动,其中不乏力作。如姜维作品:“此中春意随江起;何处荷花映日开。”射中华四百将“沐英”,此谜联措辞俊逸清新,造意深入浅出,扣合化工自然,有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之妙。如苦难作品:“点点桃花,清清水幻弯弯月;珠珠玉露,习习风吹漫漫天。”射中华四百将二“冯胜、来歙”,巧用叠字成联,熟用谜法扣底。如纥石烈牙吾塔出句:“莺舞山间,影残雾里,曲径春临双燕斜。”射中华四百将“朱修之”,貂蝉对句:“雁横堤畔,心系云间,西湖水落两鱼跃。”射中华四百将“胡美”,出对易,对对难,谜联更是如此。但此对句与出句相当匹配,无论联之意境还是谜之扣合,都堪称佳偶。如李广作品:“山异愁眉锁,绕床执手言犹在;川连面貌新,傍柳含羞意可明。”射中华四百将“萧摩诃”,联面犹如一幅醉人的风情画,全谜扣合精当,允称佳构。如梁星“盛世中华”系列之二:“赖四柱擎天,始得中兴,丹心又鉴舟和水;喜五星耀地,共襄国庆,此日分明是与非。”射中华四百将二“王德、肖惠”,切时应景之作,耐人寻味。又如梁星“爱国情怀”系列之十一:“共和国中旧貌更,当惊改地换天,恰沛雨长施,母亲正酿《春光好》;五星旗下百花放,可喜破关创业,且爱心齐献,儿女尽思《人月圆》。”射中华四百将五“黄忠、程普、阿术、姚莹、胡大海”,爱国之情,跃然纸上,巧成谜联,难能可贵。而且这一期的点评洋洋大观,评者笔尖所指,上下五千年,纵横九万里,江山胜迹,名人轶闻,红尘风月,爱国情怀,皆成文章。 2010年3月,开展了以“三国人物”为题材的第14期创作活动,取得了空前成功,活动贴回复高达2200多楼,人气点击39000多次,共创作谜联400多则,佳作如林。如金刀大盗出句:“半垄残红恍若云,飘零在院角庭前。”射三国人名“庞统”,精精儿对句:“一轮明月清如水,洒落于城头庄上。”射三国人名“王昶”,意境相谐,扣合妥当。如蓝色坐标“八阵图”系列之三:“果断之人,恐有一滴疏漏;小心之士,方能四处纵横。”射三国人名二“朵思大王、于吉”,谜面如格言联,离合出人意表,令人玩味不已。如天歌作品:“一生仗义单刀会;千载虚怀古调传。”射三国人名“刘晔”,对仗工稳,离合手法老到。10月,举办了以“水浒人物”为题材的第15期创作活动,如蓝色坐标作品:“聚义厅前,旧书三卷刀戈举;断金亭下,清泪一滴往事残。”射泊人二“刘唐、徐宁”,贴切水浒主题,离合新颖。如浪子燕青作品:“堪喜燕双飞,再登台上心无恙;独伤珠已碎,且倚窗中鬓半衰。”射泊人冠泊号“美髯公朱仝”,对仗工整,扣合准确。如阮氏三雄作品:“诗圣长成方弱冠;谪仙而立已出头。”射泊人“皇甫端”,绾合巧妙。如金枪手徐宁作品:“一月分明,村前流水澄心虑;两山错落,台上清风了是非。”射泊人冠泊号“青眼虎李云”,情景交融,扣合严谨。如鼓上蚤时迁作品:“且行寨上,共窃春光,早晓盗中应有道,缘由个人悟;复向湖东,终讴明月,恰欣思后尽成诗,得失寸心知。”射泊人三“林冲、黄信、欧鹏”,联语富有诗意,谜趣盎然。 2012年4月,开展了以“国粹网站庆10周年”为主题的第16期创作活动。创作过程中友好、和谐、亲切、温馨、幽默的气氛,充分体现了国粹网谜联江湖热闹而快乐的特色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,共制作谜联500多则,再创新高。如玉面观音作品:“坡上香飘,芳心独寄十分景;眼前春去,罗帕先裁一面旗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都市村夫”,此谜联以无我之联写有我之境,面句通畅,在谜法上,离合、象形与借代的运用较为娴熟。另外,结尾三字“一面旗”,其中含有深意,都市村夫站长创建的中华国粹网,在网络中不正是一面独特的旗帜吗?如龙在江湖“网络流行语”系列之八“鸭梨”:“若有鸭梨休逐利;且挥兔颖再联珠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柳飞”,联语雅致,扣合巧妙。如清秋作品:“春近桂花身放纵;夕临树影意朦胧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二“十三、梦”,词工意雅,移形造字,形义双成。如蓝色坐标作品:“壮士辞君携酒去;云天把剑破胡归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西江古月”,男儿胸襟,成其边塞诗风。象形离合,借代移位,自然贴切。如龙小云作品:“又见龙人齐放胆;尽出虎将且挥戈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虞月戏云”,联语大气,扣合利索。如傅红雪作品:“关上持刀舞,一举早成名,为青春写意;天涯仗剑行,此生常作客,托明月寄怀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梦醒十分”,联语尽显浪子情怀,成谜手法独到。如精精儿与玉面观音合作谜联:“王者顶天终不败;红颜似水每相随。”射国粹谜联江湖人物“贝海一珠”,联语刚柔相济,妙合无垠。如无恶不作叶二娘作品:“抗浪顶风扬桨去;持杯伴月荷锄归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“逆水行舟007”,上联会意,下联象形,生动有趣,把枯燥的数字用活了。如偶是流氓偶怕谁作品:“偶观宝马追风去;对望美眉放电来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二“画船听雨眠、弹指惊雷”,构思新颖,巧妙化解鸳鸯格。如快雪时晴“砭针时弊”系列之“赤帜与乌纱”:“一贯光荣至上,赤帜可辉星共斗;几番迷恋其中,乌纱错聚玉和金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三“阿寒、小风、钟莹”,联语令人警省,谜味耐人咀嚼。如易中天作品:“学子扬旗,早无讳,晚不愁,尽沾化雨,看半开花瓣;后生拔萃,跃高台,攀绝顶,独具慧心,思终做栋梁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连实名“孤云牧雪陈颖炜”,切人切事,扣合稳妥。如墨黑双姝以“站庆”为主题,创作了一组谜联,联面从一言至十五言,依次排列,形如宝塔,宝塔谜联每一则中,下联结字都押诗韵,让人耳目一新。 这16次谜联创作活动的成功举行,不但培养了大批谜联新人,其中有些已磨炼成一流好手,为谜联的传承提供了人才保障,而且使谜联进入全新境界,为推动谜联的发展,立下了汗马功劳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可以说,谜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,在国粹网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已经体现了灯谜艺术与对联艺术真正的规范化结合,灯谜的各种创作手法被自然融入谜联的创作中,对联的严谨深邃也在谜面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,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,要更加自觉、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、大发展。谜联亦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我们应予大力弘扬这一国粹。今后谜联的发展趋势是:谜联双佳,推陈出新,切入生活,与时俱进。“诗文随世运,无日不趋新。”谜联也一样。谜联的创作只有表现现实生活、反映当代民生、折射时代精神,才能让传统的文艺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长面多底谜联创作的尝试与思考

在国粹网谜联合璧版创作活动中,网友们为彰显谜联魅力,展示自我才情,促进文艺交流,尝试创作了不少长面多底谜联。长面多底谜联既要联面紧扣主题,联意顺畅,又要通谜法,扣合无误,还要面底尽量不犯重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然而网友们开拓进取、迎难而上,创作出了十多个底、二十多个底甚至五十个底的作品。如快剑阿飞作品:“江湖先论剑,挥刀直把云天破。客里花初放,半盏香灯,一肩燕雁风中现;绝塞始传音,扬帜早将羌岭攀。城头雾晚归,终生魂梦,如月相思意下留。”射国粹管理团队网名六“伤、丁山、艾兰、潋滟、魏启鹏、竟陵残雪”,联句大气流畅,谜法运用自如,谜联合璧,洵为佳制。如小李探花作品:“江湖八载东风,谜联开好境,广扬国粹。促先机,始传美义。方盛举,初赋长诗。弦歌寄意,众将同从师又友;网海三春早绣,文化集巅峰,再创先河。苦己任,日见繁昌。增天骄,得翻古貌。萍水相逢,余荫尽赏乐无言。”射三国人名二十二“胡车儿、成倅、华歆、耿纪、关兴、张音、来敏、糜芳、宋果、朵思大王、吕布、王双、崔州平、郑玄、傅婴,马邈、大乔、何仪、何苗、何曾、蒋干、孟坦”,联风温文典雅,谜底字素组合正好。如精精儿题国粹论坛谜联江湖超长谜联:“扬千秋国粹大旗,易鉴四时网站遇真心。引异士美人又再重逢,犹结缘寄念,为谁解惆怅悲哀?先仗剑乘虎龙,恰四处纵横,更是行吟雅韵、铸就靓词、思章法、出妙文、撰对子,广拓展谜联合璧神奇景;开数载论坛佳境,且张百场江湖排盛宴。共新知旧雨齐相奋起,复怀爱鼓帆,任己多洒脱欣喜。早着鞭策骐骥,正百般探索,终宜参破红尘、寻追幻梦、赏芳川、创善举、酿春光,漫赢来岁月铺金灿烂图。”射三国人名五十“白寿、成倅、车胄、岑壁、崔谅、戴员、董卓、党均、丁奉、邓良、邓铜、杜琼、费诗、方悦、傅佥、妫览、关兴、关宁、巩志、耿纪、华歆、胡渊、靳祥、鲁芝、李意、吕布、吕伯奢、刘备、孟优、迷当、忙牙长、糜竺、马玉、裴绪、谯周、全琮、司马炎、审配、眭固、土安、王昌、吴兰、卫演、许靖、徐晃、薛兰、杨仪、周仓、赵云、钟会”,此作堪称谜联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,令人叹为观止。 由于长面多底谜联在创作上几乎已经融入了灯谜的所有法门,而且谜面又受到联律的限制,所以在谜底的组成上不免出现字素移位过于繁复的毛病,让猜射者穷其心力仍不得其门。难怪有谜友说:“这么长的谜面,这么多的谜底,这么复杂的手法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这位谜友的感叹,的确从一个角度说明了长面多底谜联的“可欣赏性和不可猜射性”。但不管如何,长面多底谜联创作的尝试是有积极意义的,对谜联的创作无疑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。

注:该文已先后在《对联》《天津楹联报》《对联学刊》《郴州联苑》《资兴诗联》等报刊转载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