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夏季,部队野外驻训全面展开,支援地方抗洪抢险等应急救援任务显著增多。野外环境和特殊情况下,部队官兵的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?这份野外生存“饮水攻略”,为广大战友保驾护航。
野外条件下的饮用水有哪些要求?
1. 水量要求:每人每天供水量30L,饮水量5L,主要用于饮用、烹调和个人卫生需要用水及医用、车辆保障等。
2. 卫生要求:感官性状应透明,无异味异臭,以能接受饮用的程度为限;化学成分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饮用期间总的摄入量不致引起中毒症状;不能含有致病微生物。
3. 供应要求:供水部门应尽可能提高饮用水质量,供给充足和优质的水;饮用和烹调用水优先选择经检验合格、包装规范的瓶桶装水。
野外条件下,如何选择水源?
野外条件下,在水源的选择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选用的水源必须经过卫生检查,符合卫生要求;禁止利用没有经过详细调查的水源。
2.部队在野外时宜选择附近有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源地域。水源选择应遵循“远离污染源、便于取用、便于防护和警戒”等原则。
3.尽量利用驻地原有水源,包括城镇集中式和农村分散式给水水源。当水源水量不足以供应需要时,可考虑工农业供水水源如农用机井。
4.若驻训地无可用水源,应就近寻找水源。不同类型的水源水质不同,一般深井水优于浅井水、地下水优于地面水、流动的地面水优于静止的死水,可择优选择。若选择地面水源,取水点应尽可能设在居民地、工矿企业的上游或上风方向,而且周围卫生状况良好。
5.在缺水地区寻找新的水源时,必须借助当地群众力量,尤其是向老年人和有找水经验的群众询问请教,获取水源线索。
如何开展水源卫生侦察?
水源卫生侦察是对部队野营、行军及作战地区可供饮用的水源,采用简易方法进行水质检验、水量测量、水源环境卫生状况及其与水有关疾病的情况进行侦察评价。水源卫生侦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1.卫生地形学调查:
(1) 主要调查水源有无污染的可能,了解水源周围卫生情况。需特别注意调查水源附近有无污染源,如粪坑、污水渗坑、垃圾堆、医院、牲畜圈、污水与工业废水排出口等。发现污染源后,应进一步查明污染途径。
(2) 检查水源的构筑和使用保护情况。如井的构筑是否合乎卫生要求、汲水方式、有无公用水桶等。
2. 卫生流行病学调查:
(1) 调查水源附近居民有无介水传染病、人畜共患病。
(2) 了解水源附近工业废水中有无有毒有害物质,是否污染水源。
(3) 调查所在地区有无与水有关的地方病如碘缺乏病、地方性氟中毒、大骨节病等。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,以预防部队发生传染病、地方病或引起中毒。
(4) 对当地居民卫生情况、个人卫生习惯、污物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等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查了解。
3.水质检验:
通常在侦察现场使用配发的检水检毒箱作定性或半定量测定。
4.水量测定:
需测定或估算水源单位时间内供水量,根据部队人数及用水量估算出水源水量是否足够。
如何对水源进行卫生防护?
1.建立水源防护制度,指定专人负责管理。
2.在水源及给水站点周围划定一定范围的警戒地带。不得在警戒带内有污染源和污染水源的活动,并采取安全措施。
3.根据水源水质情况和部队现有的药品器材,对拟用水源进行净化消毒处理。一般情况下,对澄清的地下水仅作消毒处理(加氯或煮沸),对浑浊的水源水应作简易混凝或过滤后再进行消毒,并做好水质监测。
4.凡与水接触的储水设施及净水装置,必须符合卫生要求,注意检查维修、定时清洗和消毒。
官兵在野外饮水有哪些注意事项?
野外条件下,官兵训练、劳动强度大,身体会消耗大量水分。科学饮水应做到以下几点:
1.建立合理的饮水制度。野外条件下,每日饮水量不小于2.5L,遵循少量多次原则,每1~2h饮水100~200mL,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。训练前和训练后、饭前和饭后不宜大口喝水,不宜饮水过快。
2.尽量喝烧开的水,不喝生水、冰水,不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。
3.大量出汗后应注意补水,防止急性脱水,可少量多次补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。
4.在饮水紧缺时,一定要合理安排饮用水,不要因为一时口渴而狂饮。
作者:戚红卷、曲绍娟
战区权威发布 转载注明来源
来 源 |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期 号 | 第1364期
监 制 | 赵国涛
编 审 | 杨丹谱
主 编 | 赵建华
原标题:《中部云健康 | 收好这份“攻略”,野外饮水安全有保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