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,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”,释放出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管理规范化水平的鲜明信号。事业总是在一任接一任、一棒接一棒中向前推进,交接有序方能衔接有度。在领导干部变动交接过程中,如何杜绝“人走账销”、新官不理旧账、事业发展出现断点等现象,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。
事贵善始,尤当善终。变动交接必须“明算账”,交得清楚才能接得明白。实际工作中,一些干部“调令到手,抬腿就走”,往往化繁为简不愿交账、碍于情面不肯交账、心有顾忌不敢交账,变动过程中底数不清“难接手”、责任不明“易甩锅”等成为难言之困。从岗位要求看,干好本职是责任,做好交接同样也是责任。作为“交棒者”,要能够着眼大局、敞开心胸,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交接。这其中,特别是要突出问题导向,既交“锦旗”、更交“黄牌”,既交看得见的决策和成绩、更交看不见的风险和问题,把本地本单位一些特殊情况、矛盾隐患等进行清单化梳理,一五一十讲清楚、说明白,帮助接任者迅速“上手”,避免“绕弯路”“翻烧饼”。
人事常有变动,发展不能停步。作为党的干部,能否“接好棒”、是否“敢接棒”,体现党性修养,彰显责任担当。不可忽视的是,有的接任者容易陷入个人主义,只热衷于“另起炉灶”,不愿“给旧灶添火”;有的不肯背负历史“包袱”,对一些遗留问题能推则推,认为费力不讨好,只想“眼睛向前看”。俗话说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。对“接任者”而言,接下的是清单和任务,更是责任和期待。要主动从交接中把握脉络、理清思路,知道干什么,更知道为什么干、接下来怎么干。将自身工作融入发展大局,多一些“舍我其谁”的气魄、“来者不拒”的从容,在置身事内中挑起担子,不因岗位调整影响事业推进,不因变动交接错失发展机遇,更不能“事随人走”“人走事凉”。
变动交接既关乎干部个人,也影响一个地方、一个单位,制度设计必须紧紧跟上。加强教育引导,将变动交接作为干部调整谈话的重要内容,将交接表现作为干部政绩观的重要考量,防止有的干部不留片语、自顾离开。制定交接规范,对交接内容、交接程序等逐项细化,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交接,确保责任无缝对接、工作有效衔接。开展动态监督,建立定期回溯了解机制,对重点交接事项持续跟踪,对弄虚作假者严肃问责,保证变动交接常态长效。客观地说,干工作不可能每一件都尽善尽美,难免留有瑕疵或问题,对此组织上也要多一分包容,让交接者放下顾虑、坦诚交棒。对干部自身而言,变动交接也是约束和警醒,只有在任时心无旁骛、脚踏实地,离任时才能少一些顾忌、多一些坦荡。
(宿迁市委组织部 李伟)